全国文明单位恩施市小渡船街道这样炼成
发布时间:2025-08-02 11:25:56| 浏览次数:
州妇联、机场路社区联合开展的“百合花开幸福家”多彩暑期儿童公益托管班上,志愿者组织孩子玩游戏。(资料图片)
7月25日上午,恩施市小渡船街道机场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同心排练厅内,20多名旗袍协会会员撑着油纸伞、伴随婉转的古风音乐微笑练习走秀;一旁爱心驿站内,几位老人坐在沙发上闲聊喝茶,好不惬意。
“早上沿着亲水走廊跑完步进来歇脚的大爷大妈,八九点钟被周边市场主体送来写作业的小孩,临近中午进来吃饭、歇气的环卫工人暑假期间,每天都有300多名居民来社区休闲娱乐。”机场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晓丹自豪地说,“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殊荣,社区实至名归。
社区书记的底气,源于小渡船街道亮眼的文明底色。5月底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小渡船街道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殊荣。
文明是城市的亮丽名片,也是城市的幸福底色。立足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标准,聚焦辖区居民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小渡船街道深耕精神文明建设沃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与社区善治、经济社会发展等相融相促,培育出浸润人心的文明硕果。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盛夏傍晚,位于城郊的小渡船街道何功伟村委会广场,数十名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居民,踩着轻快的广场舞曲翩翩起舞。
这片英雄囚居、就义、长眠的红色土地,享受英雄余荫庇护的群众,正沐浴时代新风幸福生活;屹立村口的“全国红色美丽村庄何功伟村”标牌,无声昭示着红色土地的蝶变与新生。
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引擎,小渡船街道借力何功伟村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契机,制定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等,统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专项资金、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紧锣密鼓实施一系列“改头换面”
整修囚禁何功伟烈士的杨家老屋小广场,建700米游步道,将沿线红色遗址遗迹和恩施烈士陵园串点成线;集中整治遗址遗迹周边环境,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居民宣传教育;利用闲置土地建红色主题公园,配套建设红色文化景观,营造浓郁红色文化氛围;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新建公共厕所、标准化停车场各1个,整修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何功伟村政治生活馆。
“阵地建好后,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了落地的载体。夏天每晚6点开始,就有城区、龙凤坝镇的居民陆陆续续开车上来纳凉、跳舞,还自发购买了音响等设备。”何功伟村党支部书记方尔雨介绍。
立足把珍贵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文明培育的生动教材,小渡船街道坚持讲好革命英雄故事,依托何功伟村政治生活馆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依托村党支部书记论坛、乡村文化舞台、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等,广泛深入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全方位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统筹机关年轻干部、村“两委”成员、老党员、退役军人、民兵、群众等群体,组建20余人的红色文化宣讲队,宣讲何功伟、刘惠馨烈士的革命故事及何功伟村发展历程,今年已接待120余支参观学习团队,累计1.1万人次。
村坊组“90后”村民向丽萍深受烈士事迹感召,主动加入村民兵连、红色文化宣讲队,担任何功伟、刘惠馨事迹展览简介员,今年3月政治生活馆开馆至今,已讲解服务20多场。“被关押在谷仓里的何功伟烈士给他父亲写了一封信,其中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这句话特别触动我,每次讲到这里我的情绪就会起来,自然而然就变得慷慨激昂了。”说这话时,向丽萍眼里闪烁着光。她不仅以烈士精神为自己加油鼓劲,还影响、教育着3个孩子,带孩子到恩施烈士陵园参观学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我是一名母亲,要为娃娃们树立榜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潜移默化中,红色精神已在向丽萍内心生根发芽。
居住在杨家老屋的老党员杨世勇,其父是何功伟烈士事迹的亲历者,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的他,不仅时常给子孙后代讲革命英烈故事,还长期担任杨家老屋义务讲解员,每年至少为2000名参观者提供讲解服务。
“一定要把革命烈士的故事讲给后人听、把革命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把家乡建设得更好!”革命精神凝心铸魂,不仅长久感染、滋养着杨世勇等村民,还化作催人奋进的向上动能,成为何功伟村一笔永恒的无形财富。
以党建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抓手,小渡船街道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片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构架,持续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社区靠活动,活动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载体,机场路社区延伸至小区议事会、红色驿站等文明实践点,结合风雨桥、清和园广场、辖区部分单位场地等实践基地,创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月月有”品牌,引导辖区共驻共建单位、市场主体树立“社区是我家”意识,多维度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邀请辖区单位参加知识竞赛、文艺活动、读书会等活动,针对茶叶市场主体较多实际组织硒茶推介活动,辖区单位、市场主体赞不绝口。发挥社区桥梁纽带作用,先后孵化、培育旗袍协会、模特协会、冬泳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21支,在各小区建立戏曲、书画、广场舞等兴趣小组,通过社区提供阵地、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助力辖区居民就近“找到组织”,享受各项服务,参与公益事业,涌现了一批有担当、乐奉献的群众代表。
“要通过活动与居民建立联系与感情,让每个单位、市场主体和居民都能在社区找到认同感、归属感,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社区一班人这样想,也这样干
本着“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目标组建儿童议事会,组织辖区儿童提意见建议,先后收集并满足孩子们开展科学实验、亲子运动会、小小志愿者实践等活动;针对老年群体组建银发志愿服务队,组织辖区老人开展书法、手指操、制作西兰卡普等活动;针对年轻群体组织读书会、花艺、健身等活动,引得年轻人争相参与。
航空路社区盘活辖区下沉党组织、其他志愿服务组织力量,组建党员、巾帼、青年等1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航空路社区“文明银行”,以文明倡导、文化健康、环境整治、矛盾化解等各类活动为主要抓手,通过培育好青少年志愿服务孵化基地、建设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管理好居民志愿服务实训基地,擦亮志愿服务品牌,激发了居民参与文明创建的动力。
大桥路社区重点关注快递、物流、外卖配送行业人员群体,打造“硒都蜂巢”,组建“蜂行骑士”志愿服务队,为骑手队伍提供服务,同时也凝聚合力,推动其融入基层治理,成为魅力硒都城市形象代言人。
大观园社区整合辖区下沉警力、医务工作者力量,构建矛盾纠纷化解“社、警、医”联动机制,建成集社区警务室、综治工作站、群众接访室、便民服务站等为一体的“彩虹桥”心灵驿站,关注重点人群,构建危机干预机制,开通社区心理咨询热线,接受社区居民心理问题咨询,在保障咨询人员隐私前提下跟踪关注相关人员。成立至今3年,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
“化解矛盾要从心开始。”大观园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吴志英认为,“彩虹桥”心灵驿站是社区和居民沟通的心灵桥梁。辖区土司路一巷一家庭因长期积怨导致矛盾爆发,社区介入、多次调解无果。驻社区民警建议从心理角度入手,请来州中心医院医生分别对该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疏导,最终促一家人重归于好。
“你们这个爱心托管班办得好,社区有空调、有专人辅导作业,比孩子天天在家玩手机强多了!”7月22日下午5时,准时到大观园社区接孩子回家的居民吴先梅拉着吴志英的手,一个劲儿地夸赞。
为解辖区部分居民暑期无人照看孩子的“燃眉之急”,大观园社区开设为期半月的爱心托管班,招募辖区从小学到初中共50多名儿童少年,聘请湖北民族大学“三下乡”服务队10名志愿者对其进行作业辅导,开展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唱歌、画画、手工等特色授课,深受居民好评。
聚焦群众多元化需求,瞄准群众急事、难事、烦心事,小渡船街道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先,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20余条,通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完成社区“幸福食堂”修建、新增体育健身器材、老旧小区改造、新就业群体活动场所建设等实事50余件。积极服务辖区24所各类学校、幼儿园等,为辖区孩子成长提供良九游娱乐官方平台好的教育环境;全力服务重点项目,通过建立“一个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支攻坚队伍”工作机制,先后完成车坝河引水工程、忘尘峰露营度假区等项目征地工作,为街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成后,何功伟村通过链接市场资源,联合村集体经营公司运营政治生活馆,承接学习参观、教育培训等餐饮、会务服务,今年以来已累计创收5万元。为村里带来人气的同时,也带动了沿线烧烤、民宿、餐饮等发展,沿线一些居民每天在路边从事烤土豆、玉米等经营,整个夏天可增收2万元左右。
机场路社区瞄准辖区老旧小区脏乱差问题,整合各级资源实施改造,发动居民共筹共建共管,促州邮政小区、州电信宿舍等多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文明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个人日常和骨血的行动自觉。”小渡船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文明单位”殊荣正转化为浸润人心的文明力量,汇聚成同心向前的强大动能,激励辖区干群向上向前,奔赴新时代精神文明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