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城!克拉玛依市体教融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17 07:42:27| 浏览次数:
央广网克拉玛依7月17日消息(记者丁安 郭璁悦)从戈壁油城到体育之城,一场以体育为名的城市转型正在祖国的西北边陲书写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篇章。
清晨的新疆克拉玛依河畔,晨练的市民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校园里,孩子们在专业教练指导下练习足球、篮球;周末,体育馆内经常性举办各类赛事,全国选手齐聚油城竞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兴则国家兴,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2024年,克拉玛依市各区高水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的评估认定,成为新疆首个全域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地级市。这一荣誉背后,体教融合战略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座以石油闻名的城市,如今正通过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以教育转型书写着新的传奇。
70年前,克拉玛依一号井喷涌出令人心潮澎湃的工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诞生。
如今,从不缺少创新精神的克拉玛依人,正以体育筑基,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战略不仅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克拉玛依的体教融合之路,是对国家教育、体育战略的积极响应。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提出 “体育惠民、体育育人、体育兴城” 的发展思路,将体育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4年,克拉玛依市成功入选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
“近年来,我们积极创新教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转型变革,形成了高质量、有特色、多样化、可选择的办学格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态势日趋凸显。”克拉玛依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应勋说。
这座城市的选择有其历史必然。作为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市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体育,成为连接民生与发展的最佳纽带。
张应勋说:“克拉玛依市积极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体育艺术课程实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特长’的教学模式,体育课程涵盖篮球、排球、滑雪、马术等,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体育不仅能提升身体灵活度,还能增强学生的专注力、耐性和抗挫能力,进而激发学习活力和认知能力,并非简单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九游娱乐官方平台’。团体性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且不易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抵触,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小切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牛楠森表示。
体育设施共享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 2024年12月,克拉玛依市试点开放1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短短三个月后,2025年3月,全市41所学校体育场馆全面向市民开放。
克拉玛依以打造体育之城为抓手,不断加大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力度,投资建设了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棋院、轮滑场、生态健身公园等多个场馆,并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市共建成晨晚练点190个,涉及足球、篮球、乒乓球、地掷球、广场舞等30多个体育项目。
行走在克拉玛依的大街小巷,不时能够看到各类体育场馆星罗棋布。克拉玛依市民杨先生说:“越来越多的场馆开放,让体育锻炼变得特别方便。”
截至2024年底,克拉玛依全市体育场地数量达1787个,总面积275.9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5.67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100%,基本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在克拉玛依第十小学体育馆,篮球教练正带着孩子们练习上篮与传球;荣誉墙上,田芮宁、王莹莹等从学校毕业的优秀运动员照片熠熠生辉,她们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屡获佳绩,成为克拉玛依市体育事业的骄傲。
克拉玛依市第十小学,教练指导学生进行篮球训练 (央广网记者 郭璁悦 摄)
这些优秀运动员的成功,离不开克拉玛依市体教融合政策的深入实施。在克拉玛依,体育与教育不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更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技能培养。通过引进专业教练、开设特色体育课程、举办校际体育赛事等方式,克拉玛依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机会。
克拉玛依市第十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锦绣说:“我们构建‘一绳带两球’特色课程体系,就是花样跳绳和篮球足球。每周一节花样跳绳课,每天有花样跳绳主题大课间,还有课后托管的小跃动绳舞社团以及学校的大绳舞社团,这样构架了整个花样跳绳课程的体系。”
同时,克拉玛依市还积极探索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深度融合。许多学校都建有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和训练设施,为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训练环境。优秀的运动员在取得优异成绩后,也会回到学校进行交流和指导,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克拉玛依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周华良说:“我们克拉玛依区以国家全民健身为战略,以推进体育惠民、体育育人、体育兴城为发展思路,擘画了体育之城发展的这种整体思路,助推我们体育事业在校园蓬勃发展。我们做到了校校有风雨操场,全面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体育综合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加大体育教师的引进力度,坚持每月一赛事,保障学生有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点燃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目前,全市有17所中学、28所小学被评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涵盖足球、篮球、冰球等10余个项目。市第五小学冰球队在自治区冬运会上首次亮相,成为体教融合的生动例证。
牛楠森表示,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减少“小胖墩”“小眼镜”等现象的发生,这是衡量优质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机械化的跑操效果有限,而多元化、立体化的体育项目能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从而释放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2025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十一届中学生校园篮球联赛(高中组)现场 (央广网发 克拉玛依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赛事经济与城市发展互促共进。7月8日,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十一届中学生校园篮球联赛(高中组)在“石油之城”克拉玛依市震撼开场。
作为自治区学生阳光体育竞赛系列赛事活动之一,本次赛事汇聚了全疆14个地(州、市)高中男子组、女子组共计26支参赛队伍,300余名学生运动员齐聚大美油城。而诸如此类的体育比赛在克拉玛依市并不少见。
2024年,克拉玛依成功举办马拉松、汽车越野等体育赛事活动111场次,吸引全国各地万余名选手参赛,全区运动健儿在自治区足球、篮球等赛事中取得12金、23银、10铜的优异成绩。
克拉玛依体教融合战略的核心目标,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这一领域,克拉玛依交出了亮眼答卷。
克拉玛依市第十小学体育教师赵羿淞从网络游戏的“升级”模式中汲取灵感,凭借自创的篮球训练升级系统,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在锻炼身体之余加强了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使得学生们在良性竞争中互相激励、共同成长,校园体育氛围也越发浓厚。
克拉玛依市第十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锦绣说:“以前特别自卑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孩子,也愿意以球会友或者以绳会友,跟同伴积极地去交流自己的感受,变得逐渐开朗起来了。”
克拉玛依市第十小学开展撒开脚丫项目,鼓励女孩参与运动 (央广网发 克拉玛依市第十小学供图)
学生苏麦娅参与了赵羿淞的“打怪”系统训练后,对篮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训练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赵羿淞老师经常鼓励她、帮助她,不断锻炼她,最终她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如今高考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假期经常回到学校,和孩子们交流,用自己的故事影响更多的孩子。”王锦绣介绍。
城市转型路径日益清晰。克拉玛依的体教融合实践,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新范式。通过将体育融入城市血脉,克拉玛依实现了从单一石油经济向多元产业结构的转变。体育与教育、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激活了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篮球少年们在赛场上奔跑跳跃的身影,与城市公园里健身的市民、校园操场上训练的孩子,共同构成克拉玛依最生动的城市画卷。
从戈壁油城到活力新城,从资源型城市到教育高地,这座曾以石油闻名的城市正以另一种能量滋养着未来。克拉玛依的探索证明:当体育融入教育血脉,当运动精神注入城市灵魂,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让教育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西北边陲也能创造优质均衡教育的奇迹。